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

獼猴爺爺

台灣獼猴 (Formosan rock-monkey)

(1) 動物學分類: 獼猴科(CERCOPITHECIDAE) (2) 學名 : Macaca cyclopsis (3) 中文名稱 : 台灣獼猴 (4) 體型特徵 : 除了人類之外,獼猴是台灣唯一屬於靈長類 的動物。其四肢極為發達, 能在樹稍 、林 間、地面,奔跑、跳躍可謂上下自如 , 身 手矯健。其頭圓臉平 ,面頰裸出 ,腹部的 毛為白色 。
外形: 台灣獼猴成年個體體長約50-60cm,體重5-12公斤,雄猴比雌猴大,最大可達18公斤,雄猴上下顎均有一對長而尖銳的犬齒,雌猴則無。臉較扁平、耳小,尾粗長且多毛,尾長約為體長的三分之二,並無抓握或支撐能力,主要功能為活動時保持平衡,以及進行行為語言之用。體毛厚且軟,主要為灰褐色,但也有的稍偏黃或偏黑,身體腹面毛色較為灰白,臉部皮膚為肉色或是紅色,尾部的背面以及四肢末端毛色偏黑色。 台灣獼猴的面頰與脖子之間具有頰囊,進食時會先將食物快速塞滿頰囊,待到較安全的地方時慢慢咀嚼。交配季時雌猴臀部與尾基的皮膚會腫脹變紅,雄猴肛門附近也會發紅,是發情的象徵。臀部肛門旁長有兩塊硬墊,稱為「坐骨胼胝」,為厚厚的角質化皮膚,有利於獼猴坐在銳利的珊瑚礁岩或粗糙的石頭、樹幹上。
社會結構: 台灣獼猴的壽命估計約為30到40歲,牠們是群居動物,通常一群在10到40隻之間,也有到70隻的大群記錄。 猴群是由成年的雄猴、雌猴與未成年的小猴組成,是一個階級分明的社會,雌雄皆然。位階高者可享有較多的資源,包括食物及交配權利等等,從另一角度來看,汰弱擇強也是延續種族的重心所在。打架或驅趕是形成階級最常用的手段,而位階高者常翹起尾巴表示權威。 猴王是猴群的領袖,有些小型的猴群只有一隻猴王。較大的猴群常有多隻成年雄猴,此時猴王的角色會變得較為模糊,因為群隊中有交配權、會高舉著尾巴的雄猴常不只一隻。 母猴長大成年後會繼續留在原來的群隊中,而雄猴在進入青春期後就會被猴王逐出母群在外流浪,成為孤猴,或是其他出來流浪的雄猴暫時結伴,再伺機加入其他有母猴的猴群,這個加入的程序,有可能是向猴王臣服尋求接納,或是乾脆向猴王挑戰,若能打敗猴王就能取而代之,擁有自己的家族。也因為成長過程這樣的艱苦,使得雄猴的平均壽命較母猴為短。
傳宗接代: 台灣獼猴為一夫多妻,其繁殖季主要在入秋後十月至隔年一月,是主要的交配季節,懷孕期約五個月,一胎產一仔,雌猴多數在四歲或五歲當媽媽,一年一胎者居多;雄猴性成熟的年齡尚沒有確切數據,但估計約也是在四到五歲左右。小猴子出生多在四月到六月,仔猴的毛色較黑,約6到12個月斷奶。
食性: 臺灣獼猴為日間活動,食性很廣,根據研究調查顯示,台灣獼猴取食的天然植物達到85科300種之多,主要吃果實、葉片、嫩枝芽、嫩莖髓,也會捕食昆蟲、蝸牛、鳥蛋等動物性食物補充蛋白質。攝食內容為當地主要物種及隨季節變化而改變,如墾丁地區(低海拔)獼猴的食譜多含當地的各種榕樹、山欖、黃心柿、茄苳、野桐、銀合歡等,宜蘭福山與仁澤(中海拔)獼猴多取食當地的小葉桑、山葛、構樹、山黃麻、山紅柿等,新中橫(高海拔)獼猴對於當地的針葉林較少利用,多食用林下灌叢與草本植物。
棲地: 台灣獼猴棲息環境最喜濃密之天然闊葉林,樹棲為主,也會在地面的草灌叢覓食,廣泛分布於台灣從南到北各山區,從海邊到海拔三千公尺以上高山地區皆可,常出現於森林當中的裸露岩石峭壁或水源地活動,頗擅長攀岩,會游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