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

台灣人物_陳永華











陳永華的故事




明永曆16年(1662),鄭成功趕走荷蘭人,收復台灣。從此後 20多年間,鄭氏政權以區區彈丸之地,對清廷造成極大的威脅。明鄭所以能發揮這樣巨大的力量,當時的「諮議參軍」陳永華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。
陳永華,字復甫,福建同安人。原本是位儒生,明亡時,棄文從武,加入反清陣營。鄭成功父子對他都十分尊敬。鄭經並請他出任相當於宰相的「諮議參軍」職務,擔負起經營台灣的重責大任。
陳永華建設台灣,以「足民食」為起點。他親往各地,教軍屯田,儲備糧食;教民煮糖晒鹽,以利民生;教匠燒磚,改善民居。同時劃定行政區域,勵行里甲互保,使民眾安居樂業。衣食俱足後,又興建台灣首座孔廟,獎勵教化。同時規劃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來培育、拔擢人才。
明鄭以台灣這樣的小島,卻要養活數十萬軍民,財政負擔的沉重可想而知。在陳永華的策劃下,明鄭的船隊乘風破浪,不但與南洋、日本、歐洲各國進行活躍的海上貿易;同時更突破清廷海禁政策的封鎖,直接打通閩、浙、粵等地的通商管道。其外貿收入不僅使台灣自保有餘,並能伺機進軍大陸,反清復明。不料,永曆34年,鄭經軍事失利,從大陸撤退。陳永華因為「自慚護駕西征無效」,而鬱悶不樂,加上感染流行病,不久竟病逝。軍民聞訊,無不痛哭失聲。陳永華死後,葬在今台南縣柳營鄉,後來清朝把他的骸骨遷葬回泉州,現存的僅是空塚。此外,民眾為感念他的德澤,還設廟祭拜,就是今日府前路上的「永華宮」;「永華路」同樣也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。
至於其他傳說,最著名的應當屬「天地會」。據說陳永華曾化名為「陳近南」,以「玄天上帝」信仰為掩護,成立天地會這一祕密組織。該會以異姓結盟,拜天為父,拜地為母,尊化名為「萬雲龍」的鄭成功為龍頭大哥,從事反清復明的行動。日後並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流派,成為讓清廷頭痛不已的秘密社會勢力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陳永華的淋滷曬鹽法土法煉鋼-原始的鹽田開闢方式
   台灣曬鹽歷史的開端起於陳永華將軍的淋滷曬鹽法,淋滷曬鹽法故名思意便是透過將海水不斷的淋在沙土上,再透過「入溜」反覆澆海水與踩踏鹽沙土,將濃度高的海水過濾提煉出來。然後在撥灑在瓦片拼湊成的結晶池上,曬出純白的鹽。此種方式在海邊的沙地上便可曬鹽,是台灣最早出現有結晶池的曬鹽法,所生產的鹽品質較海水直接熬煮佳,但產量較少。(詳細曬鹽法請連結淋滷曬鹽法)

淋滷曬鹽法乾隆年間(蔣元樞重修台郡建築圖說)洲南圖 (故宮博物院提供)

陳永華是誰?  陳永華,福建同安人,是鄭成功的重要軍師,隨鄭來台屯墾。據傳他教導軍民燒磚製瓦、興建孔廟辦學、引海水曬鹽等,後人將他比喻為「台灣的諸葛孔明」。   相傳西元1665年陳永華將軍引進台灣最早的淋滷曬鹽法,而瀨口鹽埕(今台南市南區鹽埕南方)成為台灣歷史記載本島最早的曬鹽田,大約同年代另有洲仔尾鹽埕(在今台南縣永康市洲仔尾、鹽行一帶),及打狗鹽埕區(在今高雄市鹽埕區)二處也有同樣的製鹽方式。

沒有留言: